(通讯员 骆欣怡 朱腾高 王乐)2025年9月10-12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一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5)在北京举行,学校副校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陈焕文教授携教师及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共28人参会,凭借师生协同的学术实力与高质量研究成果斩获多项荣誉,充分彰显学校研究生教育“以导育学、以实践促创新”的优质成效。
学校副校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陈焕文教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医学质谱分会副主任委员),不仅以学术带头人身份主持大会医药质谱学术研讨会,更受邀在纳米分析分会作题为《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Aqueous Radical Cation Nanoclusters》的主旨报告——其聚焦的纳米分析研究方向,直接为团队研究生“纳米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相关课题提供前沿理论参考与技术路径;同时,经会议推荐选举,陈焕文教授当选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生命组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纳米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分子光谱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通过行业重要任职为研究生链接全国顶尖分析测试领域资源,搭建起“学术前沿对话 + 科研资源共享”的高层次成长平台。实验室外籍教授Roman Balabin同样以科研引领者角色双场发力,分别在医药质谱学术研讨会分享《Water dimer radical-cations (WDRACs) as a novel reagent for MS detection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inert nonpolar substances》、在纳米分析分会阐述《Bubble bursting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water from organic solutes》,研究覆盖质谱检测创新与水环境分析两大前沿领域,为学生后续学术汇报提供核心理论支撑与实践思路。实验室研究生指导教师王乐老师也同步斩获行业认可,当选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生命组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进一步完善“博导牵头+指导教师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梯队,为学生科研成长提供更细致的指导保障。
陈焕文教授受邀作主旨报告
Roman Balabin教授作邀请报告
实验室六名师生参加“Flash Talk”讨论
在博导团队的精准引领与悉心指导下,我校在读硕博士研究生主动对接学术前沿,以扎实的研究积累与出色的学术表达在大会中崭露头角。团队6人参与的“Flash Talk”核心讨论环节中,5名在读硕博士(占比超 80%)围绕“水自由基阳离子在光催化合成、生物固氮及治疗伤口感染等领域的应用”作汇报,研究内容紧密承接陈焕文教授的纳米分析方向,因“贴合中医药科研实际需求、技术路径创新性强”获与会专家高度评价,展现出我校研究生过硬的科研思维与实践转化能力。奖项收获方面更显研究生培养实力,共斩获7项重要荣誉——2023级硕士研究生刘莹凭借《基于纳米簇的肿瘤标志物质谱检测研究》(呼应陈焕文教授纳米研究方向),一举拿下大会优秀墙报奖与英国皇家化学会优秀墙报奖,成为本次大会为数不多获双奖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骆欣怡、叶子怡、苏艳鑫、杨彤彤等6人提交的《质谱技术在中药复方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等墙报(衔接 Roman Balabin 教授质谱研究),荣获医药质谱学术研讨会优秀墙报奖,获奖数量占该分会高校获奖总数的75%,集中体现我校研究生在中医药与分析测试交叉领域的研究硬实力。
实验室师生获医药质谱学术研讨会优秀墙报奖


2023级硕士研究生获大会优秀墙报奖/英国皇家会优秀墙报奖
此次参会,既是我校研究生博导团队“以学术引领铺路、以资源赋能成长”的育人担当体现,也是研究生“以实践破题、以成果证实力”的成长答卷展示,形成“导师选题引领—学生实践突破—师生共创成果”的科研育人闭环。这一过程不仅凸显学校在分析测试与中医药交叉领域的学科优势,更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生培养理念落到实处,研究生的亮眼表现成为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鲜活名片,为后续深化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实践支撑。